奧運五環

有「現代奧林匹克之父」之稱的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自小喜歡擊劍、賽艇、騎馬,他認為弘揚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有助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在1892年的一次演講中,他提出復興奧林匹克運動。在1912年,他設計了奧運五環。五環代表五大洲──美洲、大洋洲、歐洲、亞洲及非洲,並寓意五大洲的運動員公平競爭、交流和切磋。為甚麼選用藍色、黑色、紅色、黃色和綠色作為五環的顏色?因為各國國旗必有其中一種顏色在內。

 
在1920年,奧運五環正式在比利時安特衛普 (Antwerp) 首次露面,而真正將這五環發揚光大的是卡爾·丁姆 (Carl Diem)──1936年柏林奧委會秘書長,但其實五環「成名」的背後是波折重重的。本來希特拉 (Adolf Hitler) 不想舉辦奧運會的,因為他認為納粹民族主義是不容許國際運動比賽。後來希特拉被戈培爾 (Joseph Goebbels) 說服,同意奧運有助提高德國人的威望,並最終拍板全力支持辦奧運。自此,丁姆以為可專心籌備柏林奧運會,但由於他的體育科學學院 (Deutsche Hochschule für Leibesübungen) 中,有不少猶太裔老師,而他的妻子Liselott亦來自猶太人家庭,固丁姆有「白猶太人」(White Jew) 之稱。為淡化其猶太人背景,他要與「納粹庇護人」一起工作、一起籌備奧運會。而他的好拍擋爾德·萊瓦(Theodor Lewald) 則比較不幸。因為萊瓦的祖母是猶太人,他被撤去德國奧委會主席一職。
 
在1936年,納粹德國政府「順便」以奧運五環宣揚第三帝國 (The Third Reich) 的輝煌。這場柏林奧運會令奧運五環竄紅。丁姆有意在德爾斐 (Delphi) 燃點奧運聖火,讓火炬手可由德爾斐傳遞聖火至柏林 (奧運聖火於1928年開始重新成為奧運會的一部分。由1936年開始,柏林奧運會開始了聖火傳遞,意指傳承火焰,生生不息)。於是他下令建造一座每邊都刻上奧運五環的石碑,放在德爾斐。
 
在1950年代末,兩位英國人Lynn Poole 及Gray Poole到訪德爾斐,發現了這座刻上奧運五環的石碑。由於德爾斐是阿波羅神殿 (The Sanctuary of Apollo) 的遺址,而古希臘人每四年便在阿波羅神殿舉行一次皮提亞競技會 (Pythian Games) ,Lynn和Gary便在History of the Ancient Games 中報導奧運五環的設計是源自於古希臘,一度為奧運五環添上神話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