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的光明

「 盲人只是失去視力,但沒有失去體能及知識。」
香港盲人體育會董事莫儉榮 (Kim) 說。雖然十三歲便逃不過失明的厄運,但Kim從沒放棄自己:他不但成為首位全失明浸會大學社工系一級榮譽畢業生、獲頒發香港十大傑青及數碼傑青,更是全港首名失明運動員,曾代表香港於遠南運動會奪得立定跳遠銀牌。身為盲人,Kim明白盲人的需要及難處;身為運動員,他有感香港並沒有真正致力推廣盲人體育的團體,而政府給予殘障運動員的支持,往往只著眼於傷殘及智障人士。「有幸得到各界的支持,我們在去年正式成立香港盲人體育會,旨在透過體育,幫助盲人康復及重投社會。我希望他們 (失明或視障人士) 不會因為視力問題而放棄自己,而運動能令他們能體會人生,學懂正面思考——不要時常執著於我們沒有甚麼,而是要知道我們有的是甚麼。」Kim堅定的說。

成立短短一年,香港盲人體育會已做出光輝的成績:去年十月,該會打破一小時內最多傷健人士接力游的健力士世界紀錄,參與人數為254人,比舊紀錄多出50人;該會派出14位視障人士參與本年渣打馬拉松的10公里賽事,創下歷年紀錄,而14名跑手均能完成賽事;及後他們更派出13名跑手,參加首屆吉隆坡渣打馬拉松10公里及半馬比賽。「我們亦組成盲人保齡球、高球及五人足球隊,讓視障人士參與各類型的體育項目。」Kim補充說:「能令他們找到職業是我們最想做的。事實是,在渣打馬拉松過後,有7名跑手也找到工作,成績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