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走大八仙
從報章上得知張潤衡(衡仔)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頓時聯想到十三年前八仙嶺那一場無情的山火。馬騮崖是否異常險峻,難以攀爬?八仙嶺又有何特色,吸引大家登上五百多米的高峰?
初登八仙嶺
八仙嶺位於大埔以東的新界東北區,山脊由多個小山峰組成,連綿約一公里。從吐露港方向觀望八仙嶺,可以清楚看見八個小山峰,八仙嶺的名字亦由此而來。由西至東,分別是591米的主峰純陽峰、鍾離峰、果老峰、拐李峰、曹舅峰、采和峰、湘子峰和511米的仙姑峰。在拐李峰旁有一塊巨石,剛好成為鐵拐李的盛酒葫蘆,為這個神仙傳說增添了幾分色彩。要登上八仙嶺,可經八仙嶺自然教育徑上走仙姑峰北坡,或經衞奕信徑第九段縱走屏風山、黃嶺、犁壁山到達純陽峰的大八仙路線,另有橫山腳及汀角的南北山徑等多條路線。當中較具挑戰性的,相信是由仙姑峰南坡攀越馬騮崖登臨。
在船灣郊野公園大美督管理站起步,沿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前行,便會到達春風亭。1996年2月10日,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中學四十多名師生取道這條山徑登上八仙嶺,途中遇到山火向上蔓延,卻被陡直的馬騮崖所阻。學生在老師奮不顧身的協助下,攀上馬騮崖逃生。可惜火勢猛烈,兩名教師及三名學生最後都走避不及,葬身火海。其後建成了春風亭,紀念慘劇中不幸逝世的學生和讚揚捨身救人的老師。衡仔亦為受傷學生之一,當時全身六成皮膚被燒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