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 1951-19900香港運動員
車菊紅 1

王敏超 2
擅長自由泳的王敏超自1966年亞運會開始,一共出席過兩屆奧運會和三屆亞運會,於1970年亞運會在4x100米自由泳接力中為香港隊奪得第四名。另外,王敏超曾獲得三屆香港渡海泳冠軍。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巴解挾持人質期間,當時年僅20歲的香港游泳代表王敏超與柔道代表莫卓榮及另一名劍擊運動員也是人質,幾經辛苦向槍手說明自己是中國人,要求離開,對方通知樓下的首領,就批准三人帶同行李從正門離開,才幸免於難。王敏超現任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秘書長和香港業餘游泳總會秘書長。
陳丹蕾 3
北京籍乒乓球運動員陳丹蕾於80年代移居香港 (當時17歲),與齊寶華在團體賽為中國香港隊取得了優秀戰績。由於其出色的單、雙打成績,陳丹蕾和齊寶華被稱作是香港乒乓球界的「孖寶」。她憑超卓技術蹤橫世界乒乓球壇十年,獲獎無數。威水史:1990年北京亞運會夥拍齊寶華、陳淑媛勇奪乒乓球團體賽銅牌;1998年曼谷亞運會與桑亞嬋合作,贏得女雙銀牌,1999年宣告退役。
胡國雄 4
4歲便開始愛上足球的胡國雄是街頭足球小將。綽號「大頭仔」,年幼時住在上環新街地下。他曾效力的球隊包括東昇、精工及南華,其球員生涯的高峰時期在精工渡過。在效力精工的14年期間,胡國雄替球會奪得四十多項錦標。他個人也獲不少榮譽,1972年至1978年被選為最佳前鋒,1979年至1982年連續四屆選為香港足球先生。隨著精工足球隊在1985至86年球季後宣布退出香港足球聯賽,胡國雄亦正式從職業足球員生涯退役。
徐婉圓 5
女子網球精英徐婉圓是第一個代表香港奪取亞運網球銀牌的選手。徐婉圓來自網球世家,其父徐煒培及叔父徐潤培同是本港網球名將 (1948年第七屆全運會男子網球雙打冠軍及多屆香港男子網球雙打冠軍)。1962年,她夥拍錫蘭選手贏得雅加達亞運女子網球雙打銀牌。
蔡利強 6
在70、80年代,風帆運動在香港還未普及,而蔡利強於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奪得滑浪風帆銅牌,引起政府對此項目的重視,對本港滑浪風帆運動日後發展無疑是打了一口強心針。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蔡利強獲派代表香港參賽,雖名列三十二,但同年在港舉辦的健牌金杯,他與奧運金牌得主Stefan Van Den Berg再次碰頭,大發神威,擊敗當屆奧運金牌得主勇奪冠軍。
張子岱 7
張子岱曾應邀加盟英格蘭甲組聯賽球隊黑池,是首位加盟歐洲頂級聯賽的華人球員。在六、七十年代叱咤香港球壇,張子岱曾効力過傑志、愉園、星島等香港足球隊。在1998年世界盃足球賽前夕,全球體育記者就五大洲選出本世紀各洲的最佳陣容,張子岱在亞洲最佳陣容中榜上有名,也是唯一入選的華人球員。
1978年, 37歲的張子岱才告退役,並利用其豐富的球場經驗當上教練,先後執教愉園、寶路華、花花、駒騰及傑志,但球隊成績一般,再加上球市衰落,張子岱黯然離開球圈,曾當過的士司機。現時只間中代表「星島元老隊」踢「衛生波」。
齊寶華 8
這位 “Made in Hong Kong”、土生土長的香港乒乓球運動員握拍手法異於常人,以右手直握兩面不同性能球拍,採倒板打法,攻球速度快、變化多。齊寶華與陳丹蕾合稱香港乒乓球界的「孖寶」。
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她夥拍陳丹雷、陳淑媛勇奪乒乓球團體賽銅牌,亦曾多次在香港和英聯邦乒乓球錦標賽中獲女子單、雙打冠軍。1998年,齊寶華獲得由香港體育記者協會評選為「1988-1998香港體壇十傑」之一。
陳念慈 9
陳念慈於80年代叱咤本港羽毛球壇,曾連續10屆奪得香港羽毛球女子單打冠軍,多次代表香港參加亞運會和奧運會示範表現賽,並在無數羽毛球錦標賽中獲殊榮。除了在88年漢城奧運會與陳智才合作贏得羽毛球示範項目銅牌外,她還在1990年英聯邦運動會上奪得金牌。90年退役後,陳念慈選擇了遠赴美國春田大學修讀體育學士學位,回港後即加盟香港體育學院,主力協助運動員退役後的升學或就業發展。
馮劉掌珠 10
這位70年代的保齡球好手在1978年的曼谷亞運會,夥拍車菊紅、莊念珠贏得保齡球女子三人賽銅牌。馮劉掌珠於1988年起任香港奧林匹克學院義務秘書,1996年起任職香港保齡球總會會長、亞洲保齡協會主席,及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