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寨瀑布

夏季即將到臨,在猛烈的陽光照射下,走在漫長陡斜的山路上,定會汗流浹背、悶熱難當,甚至不適中暑,發生意外。所以夏天最佳的遠足活動,莫過於走到林蔭之下的瀑布水潭中,來個泅泳,讓冰涼的流水沖洗暑氣。要欣賞奔流的瀑布和享受清涼的潭水,以下介紹的梧桐寨瀑布是一條不錯的路線。


梧桐寨石澗發源於大帽山旁的猴岩頂,流經多個瀑布,最後匯合支流成為林村河流出吐露港。當中有路徑直接到達而又較為人熟識的梧桐寨瀑布,由高至低分別為散髮瀑、長瀑、馬尾瀑及井底瀑。通常到遊梧桐寨瀑布,會於林錦公路梧桐寨村起步,沿小徑登山,逐個瀑布遊賞,最後攀登到達約730米高的四方山坳,再循麥理浩徑第八段,下降鉛礦坳或登上大帽山離開。若要輕鬆遊覽梧桐寨瀑布,則可以逆方向由高處往下行進。


乘搭巴士到達荃錦公路起步,要先步行一段約兩公里的上斜車路。筆者建意可於荃灣乘搭新界的士,直接到達大帽山道禁區閘口前起步,可省卻之前一段沉悶的車路,車資亦只需五十多元。經過山頂之後,落到車路盡頭四方山坳,涼亭旁豎立了往梧桐寨瀑布的路牌。梧桐寨瀑布是第一條有系統開發成郊遊區的瀑布石澗,路牌指示清晰,路徑方便易行。沿小路往山下走,可以見到山坡茶田的遺跡。大帽山以往盛產茶葉,一道道梯田,昔日就種滿了茶樹。經過一段開揚的山腰小路,到達一個分岔路口,依路牌指示接上支路,不到十五分鐘,散髮瀑便出現在眼前。其實在這之上,直至發源地,還有多級瀑布,稱為「玉女瀑」,因近起源「玉女登樓」而名,唯沒有路徑到達,只可沿流溯澗而上,較為艱難,在此不作詳述。


「散髮瀑」是有路徑到達的最高一個瀑布,於夏季水源充足時,瀑流在寛闊的瀑面上緩緩散下,輕柔得有如一把少女披散的長髮,故名。可惜筆者訪遊當日,水量未夠豐盈,觀賞不到髮絲披散的瀑流美態。水潭旁有一個深十餘呎的山洞,可能是昔日採礦的遺跡。


以往經過散髮瀑之後,可沿山路繼續落到主瀑。1993年一對夫婦由散髮瀑下走主瀑,遇到山泥崩瀉,走避時不幸失足,雙雙命喪於山谷之內。漁護署自此將路徑封閉,兩端豎立「路不通行」警告牌,勸籲市民不要進入封閉路段,更從郊區地圖取消這段路徑。越過警告牌,很快會到達肇事的山谷。可能不再是主徑,乏人路過,路徑已經被沙泥沖洗淹蓋,變得不太明顯。幾棵倒下的粗大樹幹,橫梗在山谷之中,四周又長滿攀籐植物和高大的芭蕉樹,彷如人跡罕至的熱帶雨林。這段路程雖然有少許挑戰,但其實路長只有數百公尺,小心走過濕滑的斜坡、再俯身穿過塌下的枯樹,很快便接回主瀑的路徑。


主瀑又名「長瀑」,高約三十多米,是全港落差最大的瀑布。水流有如一道銀鏈自高近百呎的崖壁上傾注而下,氣勢磅礡。瀑下水潭廣闊,郊遊人仕愛選擇在此大休,或煮茶、或嬉水,好不熱鬧。愛刺激的朋友,甚至走到瀑布水柱之下,享受強勁的天然水力按摩,據聞可使人疲累消退,精神煥發。


賞罷主瀑,順路再訪中瀑。中瀑又名「馬尾瀑」,瀑高十餘米。雖然只有主瀑高度的一半,但越接近下游,水量便越豐富,洶湧的流水急湍直下,隨而散開,有若馬尾。坐到瀑底潭畔的巨石上,聽着澎湃的水聲,悶氣立時消散,身心回復舒泰。
 

下瀑又名「井底瀑」,緊接在中瀑之下。瀑分兩級,下級較短及平凡,上級則隱藏在岩石罅隙之內。要一窺井底瀑的全貌,便要小心攀過水潭右側的石塊,穿過石門進入岩穴之內,原來內裏別有洞天:水潭四周有高聳的岩壁圍繞,形成一個向上的洞穴,水流自中瀑由高處傾瀉而下,注入水潭之中。站在洞底向上觀望,有如置身巨井之內。每當雨季水量充足時,飛湍的瀑布捲起氣流。石門之上剛巧有塊大石,站到石上,便可感受強勁的水氣湧出門外,故稱「風門石」。


遊罷井底瀑,可沿小徑經梧桐寨村出到林錦公路完成旅程。若是星期日,更可順遊萬德苑 。苑內建有亭台樓閣及園林花木,環境清幽,古意盎然,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