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是體育運動嗎?
現今社會對於體育運動的概念,大都是指透過肢體、力量,加上某一種特定的模式去進行體能上的活動,如打球、跑步、游泳、舉重等等,從而令身體機能得到強化和鍛鍊,我們稱之為「體育」(Physical),或者叫「運動」(Sport)。但把氣功明確地歸類並不太容易,因為氣功的門派、種類繁多,主要分動功和靜功兩大範疇。國內把氣功歸入體育範圍,因為它和其他體育運動同樣地可以達致人們身體健康的效果;可是氣功一詞,據查究是源於近代,古時並沒有「氣功」一詞,而是以「養生功」來統稱,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才由一位國內的武術名家提出「氣功」而漸次流行,至八十年代初,氣功在中國內地風靡一時才廣為傳播。

那時的氣功熱潮,正反意見十分熱鬧,人們經常在各種媒體看到各種各樣的氣功表演,有時在香港的街頭,也不難發覺有人擺攤賣藝,更一度盛行人體特異功能之說,甚麼意念移動物體、透視眼、用耳朶或腋下認字,甚至有人可以穿牆過壁、隔空取物有之,真偽之爭遍地開花。後來中國的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提出「人體科學」之說,在某種程度上對氣功作出了肯定和歸類,明確了「氣功」並非單純的體育運動。我個人來說是較為贊成把氣功歸入「人體科學」範疇,因為它不是單一的體能鍛鍊,而是涉及生化、物理、哲理和心理等因素,再加上一些未可知而尚待開發的領域,但都有着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源自人體內在。
氣功最容易令人着迷的是,它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內在,只要透過適當的引導和學習就可以應用,不管你是甚麼種族、文化背景,只要精神狀態正常,甚麼樣的身體狀況、年齡等,都可以終身享用。你不用它的話,它只是隱藏你我的體內,伴着你終老。氣功只是一種媒介,讓人們與大自然互相溝通,採用吐納呼吸,加上一些特定的姿勢、動作和意念,就可以產生很多令人不可思議的功效來,從而令到人體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帶來身心健康。
嘩!點解咁都得?
如果要與體育運動來作比較,氣功何止體育運動那麼簡單?
氣功講求的是自我感應和自我感覺,這是極之抽象和玄妙的東西,因為它完全看不見、摸不着,而且因人而異、不盡相同,人有你有,人無你可能有,或者人有你卻沒有;就算今天的文明科學如此進步,也不能完全解讀到氣功世界的種種。
那天我在課後為一名學員治療肩周炎,在沒有接觸她身體的情況下,向患處和穴位略為發放了內氣,不消五分鐘她就痛楚大減,她十分驚訝地向旁觀者說:「嘩!點解咁都得?仲快過打針?」瞪眼看着我,追問那是甚麼東西,我開玩笑說:「我也不知道呢!是上天給我的,是多年練功所致,也許有一天你都可以。」有個學員更說這是特異功能,我就跟他們說,這不算是甚麼特異功能,那只是多年練習氣功所得到的成果,理論上人人都可以做到,只看你功夫深淺,是否學得其法。如果有人表示異議、懷疑,那就由他去吧,世界不會因此而有絲毫改變,讓那些人活在他們自己的誤區好了,何須在乎人家如何看待?口舌之爭是完全沒有意義之舉。
普世價值觀會有令一番見識
人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巨系統,在健康的情況下,有非常強的再生和自我修復的功能,意識和機能組織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和方法去學習和貯存記憶,繼而轉化為主觀或潛意識,因而令到人體出現各種各樣具有個性的行為和內在的變異,這是一種能量的轉化過程;然而,體育運動是着重肌肉、肺活量等因素的練習,氣功則是着意人體內在意識因素的鍛鍊,兩者之間可同時並存,但不能互相取代。
學習氣功不單止是強身健體、心境平和、益壽延年,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達致體育運動無法做到的效果,如氣硬功則可說是兩者兼備,能夠把人體的強度鍛鍊得能人所不能。氣功可以說是人與天地宇宙溝通的媒介,正途學習氣功能令人的精神眼界得開闊,更能令人對於人於天地間所應擔當的角色,以及普世價值觀會有令一番見識,這是我自己這些年來從中得到的感知和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