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身佳選:茯苓、天麻、五味子、地黃

首頁 > 中西食補 > 補身佳選:茯苓、天麻、五味子、地黃

養生保健藥材,大家很容易聯想到人參,鹿茸和燕窩。冬令進補,往往以前述的藥味為主。其實除了名貴的參茸外,一些常見而價錢相宜的中藥,其養生、補益和美容的功效亦毫不遜色。而且它們不如參茸燥熱,終年可服。現舉四味中藥,透過古代文獻論述和現代藥理研究,向大家闡釋其養生的功效。

茯苓
古書言,松脂流入地下為茯苓,茯苓千歲則為琥珀。雖非金玉,但亦有如金銀玉石,摧之不毀,服之能延年輕身。《神農本草經》謂:「(茯苓)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宋代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對茯苓推崇備至,舉茯苓「自是仙家上藥」。蘇轍自少多病,夏不勝食,秋不勝寒,長服茯苓則身體漸安。《服茯苓賦》道:「能安魂魄而定心志,卻五味與穀粒,追赤松於上古,以百歲為一息。顏如處子,綠髮方目,神止氣定,浮游自得。然後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辨,以游夫無窮。」

現在,我們知道茯苓乃寄生於松樹根部的真菌,並非松脂所化,然而其補益養生的作用非虛。茯苓性味甘、淡、平,功能利水滲濕,健脾安神,是常見和常用的中藥。透過藥理研究,茯苓的主要成分有β-茯苓聚糖,其次為茯苓素等化學成分。其藥理作用如下:

1.    利尿:在健康的人身上,其利尿作用並不明顯,但對腎性和心原性水腫病人的作用則十分顯著
2.    免疫調節:茯苓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能力,亦能調節和抑制過度的免疫反應(抗過敏)
3.    抗肝硬化:動物實驗中證明茯苓能減輕肝硬化,促進肝內纖維組織吸收
4.    保護胃腸:茯苓有預防胃腸道潰瘍,並能降低胃酸
5.    抗腫瘤:茯苓多糖和茯苓素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主要表現於提高免疫功能和直接毒殺腫瘤細胞兩方面

此外,茯苓還具有抗中毒性耳損害、抗菌、促進造血功能和鎮靜等作用。

蘇東坡介紹過服用茯苓的方法有:「其粉,以蜜和,如濕香狀,蒸過,食之尤佳......更入,去皮核,研爛棗肉與茯苓粉一處搜和,食之尤有奇效。」或作《茯苓散》:「白茯苓為末。每服五錢,溫水調下,空心食前臨臥服,一日四五服。」

慈禧太后愛吃茯苓餅,也是她駐顏養生的一個方法,宮廷的茯苓餅製法繁複,現介紹一個簡單的家庭製法:

茯苓餅
材料:茯苓粉150克,粘米粉300克,白糖/紅糖粉50克
製法:將以上3味加適量水,調成糊狀,以微火在平地鍋裡攤薄煎成餅。

天麻

天麻,又名赤箭。《神農本草經》記載,天麻「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開寶本草》記載,天麻「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骨」蘇東坡解:「草藥上品,除五芝外,赤箭為第一。」天麻不止於治風,亦為養生良藥。

天麻性味甘、平,功能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當今常以天麻治療頭痛眩暈病症,似乎忽略它保健養生的功效。藥理研究顯示,天麻主要含有天麻素,其次為天麻苷元、香草醇和天麻多糖等成分。它的藥理作用有:

1.    鎮靜安神:延長睡眠時間,能對抗咖啡因引起的中樞興奮
2.    抗驚厥:降低驚厥死亡率,抑制癲癇發作
3.    保護腦神經細胞:天麻素能維持腦部正常功能,減低實驗動物低壓缺氧時候的死亡率
4.    抗眩暈:能改善眩暈及其誘發的惡心、厭食的症狀
5.    降壓:天麻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
6.    抗血栓: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亦能擴張血管,加快血液循環
7.    抗炎鎮痛:對多種炎症有抑制作用,並抑制疼痛
8.    保護心臟:天麻能抗心肌缺血,預防心肌細胞壞死
9.    改善記憶,延緩衰老:天麻素是改善記憶的主要有效成分,能增強衰老動物的學習記憶功能。天麻能提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從而延緩衰老
10.    增強免疫功能:天麻多糖能增強免疫功能,並促進體內干擾素的產生

歸納來說,天麻可以應用在治療神經衰弱、眩暈、癲癇、神經痛、老年癡呆和高血壓等疾病。其藥理作用對應了古人對天麻能養生延年之功效的認識。最常見的天麻食療是川芎白芷天麻燉魚頭,做法沒甚麼技巧的地方。但是,川芎的藥味比較濃烈,若覺得不討好,可只用天麻來燉魚頭。更簡單的方法如下:

天麻食療
材料:天麻,水或黃酒
製法:天麻磨粉,每服一茶匙,每晚溫水或黃酒沖服
備註:天麻有微量毒性,不宜長久服用,見效即止

五味子

自古以來,五味子皆歸屬補益之藥,《神農本草經》列五味子為上品:「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晉代養生家葛洪《抱樸子》載:「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淮南公羨門子,服之十六年,面色如玉,入水不沾,入火不灼。」清汪昂的《本草備要》就詳細羅列五味子的功效:「五味俱全,酸鹹為多,故專收斂肺氣而滋腎水,益氣生津,補虛明目,強陰澀精,退熱斂汗,止嘔止瀉,寧嗽定喘,除煩渴。」五味子根據道地,產於東北者,為「北五味子」;產於長江以南者,為「南五味子」。《本草綱目》:「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氣味酸溫無毒,滋補藥必用北產。」

五味子性味酸、甘、溫,近代研究發現五味子主要的藥理作用有:
1.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五味子有明顯的鎮靜作用,促進實驗動物進入睡眠。五味子對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並達致抗疲勞效果
2.    保肝:對實驗動物的急、慢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能減輕肝細胞壞死,防止脂肪肝形成,抗肝纖維化,並能明顯改善肝功能
3.    抗潰瘍:能減輕心理壓力性的消化道潰瘍,又可抑制胃酸分泌
4.    抗氧化作用:五味子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增強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減少自由基對皮膚的損傷,延緩衰老
5.    對免疫系統的影響:能雙向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提升免疫不足,抑制過敏反應
6.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使心率減慢,收縮力減弱,降低心肌耗氧量;又能強化心肌細胞的代謝,改善心肌營養
7.    對呼吸系統的影響:五味子含有多種有機酸,起了鎮咳,祛痰的作用,使到呼吸調和有致

此外,五味子還有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癌等作用。其補益養生的功效主要體現在調節神經系統,保肝,抗氧化和調節免疫這幾方面上。

取單味五味子泡茶頻飲,就能收益氣生津,鎮靜安神之效,尤其對治療失眠有良好療效。如脾胃功能較差,時時大便不成型,可用以下方法沖服:

五味子食療
材料:淮山,五味子
製法:將以上材料以四比一分量磨粉,一日三服

地黃

白居易《采地黃者》:「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老馬食了地黃,毛色就光亮得可照亮地面,如此奇效,何況對於人?蘇東坡曾修函與翟東玉求地黃,認為地黃乃最為油潤之藥,煎湯服用,可使年長氣血虛耗者,容光煥發。地黃為藥,有鮮地黃、生地黃和熟地黃。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地黃養陰生津,清熱涼血;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這裏要介紹的是熟地黃。熟地是生地加黃酒拌蒸而成,補益功能尤勝,是長久以來常用的補身良藥,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血虛面黃,月經不調,鬚髪早白。
熟地黃性味甘、微溫,從藥理角度,熟地黃主要含有地黃多糖,其作用有:

1.    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細胞的反應能力,誘生干擾素
2.    抗甲狀腺作用:改善甲亢引致的口渴和消瘦情況(陰虛狀況)
3.    降血糖:增加肝糖原,並可部分預防由葡萄糖及腎上腺素引致的高血糖
4.    促凝血和促造血:改善出血和貧血問題
5.    抗氧化:實驗證明熟地黃有延緩腦部衰老的作用
6.    降壓:熟地黃降低血壓的效果明顯,能改善高血壓引起的失眠、頭痛、頭暈等癥狀,並使心率減慢,改善高血壓導致的心臟損害
7.    抗潰瘍:熟地能抑制胃酸及降低胃潰瘍的發生率;
8.    抑制上皮細胞增生:能治療上皮細胞不正常增生的疾病,如:銀屑病,並預防癌症

此外,熟地黃還有促進性腺功能和提高神經反射的作用。

綜合上述,熟地補益、健體、美容的作用明顯,並主要體現在增強免疫力、促造血和抗氧化這幾方面上。

出自清宮太醫院的《熟地膏》,功能滋陰補髓,延年益壽,固本培元。又並治男子陰虛盜汗,婦人血虛發熱。一味熟地,力已能及,可見為滋補強壯的良藥。製作方法如下:

熟地膏
材料:單味熟地一斤
製法:先以水煎透,再用煉蜜收膏。早晨用黃酒或開水沖服三五茶匙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文:林子峰
那打素中醫藥臨床硏究服務中心註冊中醫師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最近於 5746 天前 由 史波 更新

留言,你也可以用facebook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