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旅遊精選
    冰火國度3大奇景
    台北馬拉松-他鄉遇故知
    衝出香港・我的「第一次」廈門馬拉松
    馬拉松三城記(下) SAMUI MARATHON 蘇梅島馬拉松
    冰島 單車環湖• 火山溫泉•賞鯨!

加州馬拉松≪導盲跑≫

心去領跑
八月中收到盲人體育會通知,美國加州馬拉松賽會邀請了香港視障跑手 Gary參賽,他是亞洲唯一獲邀的視障跑手,而我更有幸充當Gary的領跑者。

 

加州予人的印象是陽光充沛,氣候良好,在美國絕對沒有其他地方比得上,比賽的12月屬冬季,清晨屋內溫度只有十二、三度,正是最適合跑步的溫度。

 

每年的比賽日都是盛大的節日,沿途不少城鎮擠滿熱烈的觀眾,令整條賽道洋溢著歡欣的氣氛,但今年的比賽剛巧遇上賽史以來最惡劣的天氣,颳著冬季少見的風暴。我與Gary在大部分時間都要在強風橫雨下頂住跑,領跑者在惡劣環境下瞻前顧後,是項艱辛的任務。
賽前聚餐
我的Partner視障朋友— Gary
在介紹比賽前,當先介紹我的拍檔Gary,他是本篇的主角。Gary是少數的全失明跑手,是目前香港跑得最快的視障跑手,馬拉松有望跑進3小時10分內。

 

有機會代表香港到加州比賽,他決心為比賽艱苦奮鬥,從8月的炎熱夏季開始訓練以來,一直都保持雄心壯志,除早上的晨跑外,每星期更有3至4課下午的操練,風雨不改,就連氣溫達30℃以上的夏季日子,也無阻Gary練跑的決心,從他口中完全體現出內心那團火光,他的終極目標是2016年的巴西殘奧運動會及2014年的韓國仁川傷殘亞運會。

比賽主辦單位及目的

醉翁之意不只比賽‧旨在引起社會關注。

 

比賽前一晚,大會安排了歡迎晚宴,讓來自各地的視障運動員和領跑員能互相認識,溝通一下,另外亦可互相交流過往賽事的經歷。

 

晚宴其中一環節,由大會的得力搞手—Richard,分享USABA的方向和理念,除了鼓勵視障運動員多運動外,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招募更多義工領跑,透過傳媒廣泛報導,讓社會大眾更關注有視障疾病的人,達到傷健共融的果效,正如他說:「To inspire, to educate, and to change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vision impaired people」。

 

聽罷他們在籌辦活動的過程和困難,細想確實有意思,把馬拉松脫離了運動競賽的層次,昇華到更崇高的境界。

 

 

運動員小檔案

 

Matthews, Bob

前英國代表隊,世界知名的視障運動員,曾奪北京奧運10000米金牌,前世界紀錄保持者
 

導盲犬小檔案

 

導盲犬是一種工作犬,其主要工作是代替視障人士的雙眼,為他們領路。拉布拉多犬、黃金獵犬及德國牧羊犬等中型犬,都是適合擔任導盲犬的犬種
 

跑手Mix & Match • 有難度

USABA從美國各地招募義工,負責照顧、帶領視障運動員,像我一樣,除了是Gary比賽的領跑員外,亦會安排好旅程中所有的交通住宿,照顧他旅程的起居飲食。

 

義工須出席比賽前的歡迎晚宴,事實上他們大多是第一次和視障運動員見面,利用短短的聚餐時間溝通好,包括比賽策略、速度分配及一切相關事情,由於他們有些住在不同酒店,故增添了不少麻煩。

 

在晚宴上,認識到社會上確實存在很多有心人,他們不介意付出時間、金錢、精神,讓我理解到「施比受,更有福」的真理。

視障運動背景

 

殘奧委員會 - 如何區分視障類別 (Vision impaired Athlete)

按照最普通的區分,參加殘奧會的選手大致可以分為視障(11至13)、腦癱(31-38)、截肢(42-46)、脊髓損傷(51-58)四大類。

 

根據殘奧會的分級標准,不同的殘疾狀況又將分為不同的等級。運動員參賽最低標準的限制主要從上肢和下肢肌力喪失的程度、關節活動範圍以及其他運動功能障礙等因素考慮。F代表田賽,T代表徑賽,數字代表類別和級別。

 

殘奧會替運動員分級,是一項既複雜、又非常煩瑣的工作。就視力殘疾而言,根據運動員的光感度分為B1(全盲)、B2(有殘餘視力、視障程度較重)和B3級(有殘餘視力、視障程度較輕)3個級別。

 

美國視障運動員發展概況

在美國的馬拉松,有開設視障組別的只有2個,包括知名的波士頓馬拉松(Boston Marathon) ,和是次的加州馬拉松(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Marathon)

 

從2007年只得2名視障跑手完成,發展到今年有30多個跑手參與 (部分跑手參與馬拉松接力),由於世界上有開設視障組別的馬拉松並不多,因而吸引很多視障運動員。

 

USABA (United States Association of Blind Athletes)

本年的CIM Marathon亦作為National USABA Championships,是第四屆的錦標賽,由VSP Vision Care贊助,從其它國家邀請前列的視障跑手,透過是次賽事,作為挑選運動員參加傷殘奧運會的代表資格。

 

 

比賽日

天有不測風雲

出發往美國前幾天已預料到賽事當日有風暴侵襲,賽前一天不斷下雨。我們在大清早5:30便出發,從車內看到外邊雨點不停落,未有任何減退跡象,心理已作好最壞的預算。

 

落車後發覺天氣較預期惡劣,風刮得很厲害,像要把跑手們全部打退,工作人員指示大家迅速進入專用的帳幕,裡面擠滿視障運動員,更換上比賽衣物,根本沒有熱身的空間,大家躲在裡面避雨,感受到外面的惡劣境況。

 

即使做完熱身運動,身體仍未有暖和之感覺,不少跑手都穿上最佳的保暖物品—便利雨衣,除了能擋風雨,冷的時候亦能保溫,當跑到熱時,可選擇把它脫去,不論是棄掉或保存,都十分方便。

 

步出起跑線,那時氣溫特別低,很多運動員套上即棄雨衣,望箸手錶每分鐘,直到最後的三四分鐘,起跑區才開始擠滿人,大家都團結起來取暖,等待起跑來臨。

 

 

困難

 

1. 初段氣温低至3度,風太大,身體被吹得東歪西倒,為了對抗頂頭風,消耗大量體力

 

2. 人太多,很多跑手左穿右插,擔心被跘腳跌倒,最後還是選在隔鄰沒有封的馬路上跑,結果距離是跑多了

 

3. 全程很多暗上斜,尤其在中後段,有相當多的起伏,維持速度便要消耗大量體力

 

4. 部分路段積水嚴重,穿著濕透、沉重的跑鞋,如打水戰般。

 

起跑橫風橫雨 • 跑多過 42.195km

7點鐘,起跑槍聲一晌,後面的運動員,心急地不斷往前追,在人群中左穿右插,害得我和Gary就著跑,以免被絆跌。

 

前路尚算開闊而好走,但剛開始的地勢略有下降,跑起來尚算愜意,剛開始時我以領跑繩帶著Gary,四周人很多,儘管下著傾盆大雨,喜愛長跑的運動迷仍熱情不減,興奮的在跑道中互相比拼。

 

過了約1英哩,為了避免要突然減速和改變位置,我們採用「跑外檔」的策略,即使跑的距離增加了,但卻能保持均勻的速度,於是在隨後的大段路便依這方法走。

 

沿途刮大風,感覺像8號風球,我們一路頂住風跑,要不斷發力才可保持速度,有時風大到吹番轉頭,而且落住傾盆大雨,賽道上鋪滿大水坑,跑鞋早已沾滿了雨水,沉重的步履令人有點舉步難行的感覺。

瘋狂觀眾 • 樂隊打氣

沿途地處偏遠的郊區,滂沱大雨令到場打氣的人數大減,但不得不提的,來到某些位置,住在隔鄰的家庭都樂意走出來,排滿了觀眾,鼓樂喧天,周邊的空氣頓時沸騰起來。

 

就在賽事過了半程里數牌的時候,雨勢明顯減退,發現長達百米的路段上站滿觀眾,雷鳴般的歡呼聲,把氣氛推到最高潮,不少支持者甚至舉出各種款式的巨大標牌,實行刺激運動員,幾乎令我們淹沒在熱鬧的浪潮中,亦成為我對這條賽道的一個深印印象。

 

賽委會安排了領跑者(Pace-makers),舉起不同目標時間的牌,一直保持著均勻的節奏,跟隨在後面有大班的跑手。我們本來是跟「3:10」的一夥人跑,逐漸被其他較慢的領跑者超越,直到「3:20」的領跑者出現,而且發現被Richard從後趕上,原來他無須用到領跑繩,領跑員在前面引領方向,儘管擁有龐大的身軀,但跑得卻頗為輕鬆,速度還在向上提昇,不一會便在前面消失,肯定在賽前準備充足。

賽事簡介

 

地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日期:2012年12月2日


起跑時間:07:00


簡介:今年為第30屆,設有全程馬拉松、迷你馬拉松、馬拉松接力、輪椅組、視障組,馬拉松報名人數9000多人,全場最快五名男女子運動員獲發獎金,獎金總數達$40000,吸引美國其它州份的精英跑手。

網站:http://www.runcim.org/news_article/show/192304?referrer_id=212559

 

路線

 

與大部分的城市馬拉松不同,加州馬拉松的路線不是常見的環形,是點到點的,起點和終點設在不同位置,從湖邊小鎮Folsom 出發,大致順著西南的方向走,經過多個住宅區鎮,沿途風景變化不大,然後回到Sacramento 的市中心,終點設在市內的California State Capital加州市政府大樓。

 

— 路線獲美國田聯(USA Track & Field)認可,沿路的路程牌均以英里(mile)顯示,全長26miles 385yards,不是香港慣用的公里牌。

 

— 大會設有17個水站,供應清水、電解飲料,其中3個點有提供 Energy G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