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巴馬 巴黎馬拉松日誌
Expo的「浪漫」
經過12小時多的機程,今早5時許,便和妻子到達巴黎戴高樂機場。今天的最低氣溫只得1度,更不時有微雨,弄得我倆手腳冰冷,牙關打震。
到酒店安頓後,便往市中心參觀。下午,乘地鐵至Porte de Versailles Station,到達馬拉松Expo的場地。我倆先取了號碼布和相關物資,然後購買紀念T裇和跑步裝備,又參觀大會給世界各地馬拉松比賽的宣傳攤位,觀賞和馬拉松相關的掛畫等藝術擺設。在巴黎,馬拉松也有「浪漫」的一面,真是大開眼界。
第二天早上,天氣還是寒冷,我倆仍外出到酒店附近的火車站和街道慢跑。晨早行人不多,我倆可自由地邊跑邊拍照,欣賞沿途景緻。只是巴黎街頭絕不乾淨,市容不及香港般整潔。
今天的活動,只是參觀奧塞美術館,欣賞凡高的名畫,以留力應付比賽。傍晚回酒店煮飯,皆因巴黎的食物太油膩,我倆有點水土不服了。
噢!早餐跑之樂
比賽前一日早上,我和太太參加大會的5k早餐跑,起點在巴黎軍事學院,途經艾菲爾鐵塔及夏佑宮,最後側望凱旋門,跑到比賽當日的終點福煦大街。
在大會開蓬車的打氣下,數百位參加者不斷邊慢跑、邊拍照、邊歡笑,為嚴寒天氣帶來一絲暖意,又能放鬆比賽心情。完成後,便一同享用大會提供的早餐,包括麵包、蛋糕、生果和咖啡等,這又是「加碳」好時機。
成人跑完,就到小孩子的1k比賽,我和妻子便與一眾「未來馬拉松主人翁」拍照留念。那時,我忽發奇想,就是香港馬拉松會否安排早餐跑,給本港和海外跑手吃個早餐,做個朋友?我們又可否讓小孩子感受一下長跑樂趣呢?
開跑,艱辛卻興奮
晨早吃過早餐,甚覺飽足溫暖;出門之際,卻感嚴寒非常。往年4月,巴黎從未如此寒冷。雖說馬拉松最好在10-15度的低溫進行,但若在5度以下,就非容易招架。
一個有四萬人參與的比賽,大會人流安排真是不錯。我倆先由地鐵站,慢跑至終點的行李寄存區,放下行裝後,便再慢跑到香榭麗舍大道,等待出發。
起跑後,便由香榭麗舍大道,跑過大皇宮、協和廣場、羅浮宮、巴士底廣場等名勝。雖然道路殘舊凹凸不平,但在兩旁觀眾的歡呼下,我仍能跟著一大群跑手,以每公里4’15的速度,向前邁進。同時,亦有很多跑手,漸漸消失於視線,可見水平之高,實非我所能及。到達首個水站,喝過一口像雪櫃取出的清水,令我擔心非常,皆因患有嚴重鼻敏感的我,一飲凍水,便容易頭暈。或許天氣寒冷,進入市郊路段(9-19k)後,很多男跑手竟然在路旁小解。女跑手如何?對不起,無可奉告!至於我,也有這需要,於是……相信大家都明白了。更要命的是太陽雖已出來,但我的手腳越覺冰冷,小腿像雪條般僵硬,肚子還忍忍作痛,這像是力有不逮的先兆。幸好,在20公里的水站食了能量啫喱及葡萄糖後,上述徵象又漸漸消退了。進入26公里的塞納河以後,在凍水和寒冷的持續影響下,我叫自己身體放鬆,但雙腿卻越覺僵硬,看見鐵塔,也沒心情欣賞。
30公里以後,我被大會的Sub 3領跑員放甩,便無以為繼,那時像煉獄多於跑步,雙腿更凍至不能跑下去。在身旁跑手和路旁觀眾不斷鼓勵下,想重新振作也只能邊跑邊行。在艱辛中,我決定改變心態,索性去欣賞巴黎市郊的風景,並和熱情的觀眾擊掌,更不斷吃大會和觀眾提供的生果、葡萄糖及蛋榚等,盡情去享受此時此刻的一切。終點前,在觀眾的熱烈支持下,抽筋的我嘗試再次加速,結果以3:19’20衝線,雖比個人最佳時間(PB)慢12分鐘,但若不是無力至邊跑邊行,我便不會留意到比賽過程中的每個片段,不會感受到人間有情,亦不會在凱旋門前,深深體會到「完成就是勝利」!
衝線後,我突然腳軟,未能直線前行,更有休克情況,便立即躺在地上,等待救援,相信是低溫導致血糖過低及血壓下降。我進入了醫療站休息片刻,經醫護人員檢查,無甚大礙後,便立即步往行李寄存站。喝過自備的暖水,並吃過大會供應的生果、蛋榚後,便回頭慢跑,迎接妻子的衝線。
過程中,我看見不同國家的旗幟,聆聽樂隊的表演,發現穿上民族服裝的群眾,更品嘗一口紅酒,真爽!回到40公里位置,我看見妻子,她跑得很暢順,應能PB。我便陪她完成最後2公里。結果,她的第4個全馬,以5:01’27的時間,在凱旋門前完夢衝線。當她知道我的情況後,亦給我很多的安慰和支持。原來,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來得溫馨和珍貴。最後,我倆穿上自製的Happy Runner跑衫及大會完成風衣,拿著漂亮的獎牌,不斷在凱旋門前拍照留念。
巴黎Jogging好去處
艾菲爾鐵塔:鐵塔周邊的戰神公園、特羅加德羅花園及夏佑宮,是巴黎慢跑的好去處。當然,亦可跑上700多級樓梯,去到鐵塔的中層,不過請先付上5歐羅。
塞納河畔:有沿途的景色、古蹟和觀光船相伴,既舒服、又浪漫。
盧森堡公園:位於大學區,鄰近地鐵站。若圍繞公園跑一圈,約2公里。內裏全是沙泥路,較為接近大自然,感覺舒暢。
凡爾賽宮:位處市郊的大型景點,除了付費進入宮殿參觀外,也可以駕車或騎單車,從側門進入,然後在凡爾賽風景區慢跑。每年9月,都會舉行由艾菲爾鐵塔跑至凡爾賽宮的16k比賽,可以寓遊覽於比賽。
香榭麗舍大道:來到「巴黎名店街」,除了買名牌和食大餐外,由凱旋門開始,跑至大皇宮及協和廣場,約1.5k,也是不錯選擇。
歐美馬拉松小貼士
適應時差:巴黎比香港慢6小時,故要飛機上好好休息,來適應時差。鼻敏感本令我難以在機艙熟睡,幸好吃過醫生處方的藥物後,便能睡6小時了。
天氣驟變:由亞熱帶的香港,到北方的巴黎,大家明白啦。
加碳安排:通常馬拉松比賽的前3天,我們便要多吃碳水化合物,俗稱「加碳」。惟巴黎食物,包括中式食肆,都以西方人口味,即油膩為主。另巴黎的自來水礦物質較多,食肆又少有暖水供應,我們便會容易出現水土不服了。自由行的跑友更要小心,不如像我們帶白米和飯煲同行吧。
消費昂貴:吃個普通午餐,動輒也要十多歐羅;乘地鐵每程要1.7歐羅,便宜嗎?
語言不通:皆因傲慢的法國人不願以英語溝通,但是我很少遇上這個情況。
酒店安排:當然就近比賽起點為佳,惟香榭麗舍大道酒店非常昂貴,幸好巴黎地鐵系統非常方便,四通八達,酒店較遠,也無需擔心交通問題。但地鐵設備殘舊,缺乏電梯升降。搬行李時,便挺辛苦了。
遊覽vs備戰:巴黎賽道有90%以上是平路,今年的男子冠軍是2小時5分38秒,足證是快路,想做成績的話,便要多休息,少遊覽。就算不期望PB,賽前也應保留體力,之後便可盡情參觀、Shopping了。
領跑安排:大會安排了不同時段的領跑員(Pacer),由3小時至4.5小時的目標時間,每15分鐘都有一批領跑員。4.5小時以後,就要貴客自理。
健康證明:這是大部分歐美賽事的基本參賽要求,可以在巴黎馬拉松官方網頁內下載,然後請家庭醫生填寫及簽署便行。